close

睡眠研究發現,驅動睡眠的力量有兩種,第一種是讓我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理週期 (專家們定義為ProcessC),這個力量又分內、外兩種,內部力量主要來自我們的神經系統,特別是分泌褪黑激素的松果體,讓我們在天黑時產生睡意;外部的力量是環境的明亮程度,光線會刺激視神經,訊號傳至下視丘及其他腦部結構,告訴我們該起床活動並維持清醒警戒。第二種力量是最近一段時間累積的睡眠 (或疲勞)程度 (專家們定義為Process S),睡得多、睡眠品質好,就不會感覺疲倦想睡覺;睡眠長度不足、或睡眠受到干擾造成品質不佳,人就容易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當Process CProcess S失衡時,就會形成睡眠障礙,輕則影響個人健康,重則可能造成嚴重的公安事故,去年522日發生在印度時間的墜機事件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這起墜機發生在清晨6:30左右,公布調查結果指出飛行期間駕駛員嚴重嗜睡,座艙通話紀錄器甚至錄到長達100分鐘的響亮打鼾聲。從睡眠醫學角度來看,整 起事件可從兩方面分析:該航班自杜拜起飛前往印度南部芒加羅市(Mangalore),飛行時間約四小時,兩地時差1.5小時,加上飛機在清晨6:30 右失事,推測該航班起飛時間約凌晨1點,以正常的生理時鐘 Process C)而言,這個時段是人一天中精神狀態最低落的時段。

座艙通話記錄器記錄到長達100分鐘的響亮打鼾聲音,讓人懷疑機長可能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有此疾病的人,在睡眠期間因反覆發生的呼吸中止干擾睡眠,在無 意識中不斷睡著又醒來,無法進入恢復體力的深層睡眠,導致白天經常處於疲勞嗜睡的狀態 Process S ,幾乎是不擇地點皆可睡 (例如停在紅綠燈前睡著的駕駛,或是開會期間人仰馬翻打瞌睡的人)。

這起空難意外導致158人喪生,令人扼腕,但這起空難應只是冰山的一角,不僅凸顯飛行員的睡眠問題對飛安的影響,也警告有許多飛行員或其他公共運輸駕駛員在疲勞度漸增的情況下仍在工作,社會上正潛藏許多未爆發的危機,像不定時炸彈一樣威脅著整個社會的安全。

呼籲政府及大眾運輸企業必須正視這群操控交通工具、掌握乘客性命的駕駛員或飛行員的健康與睡眠,積極採取因應措施,首先是提供睡眠檢查,在駕駛員或飛行員 每年健康檢查項目中,增加評估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睡眠檢查項目,一旦確定患有呼吸中止症,一定要立即停止執行任務,強制就醫,直到確認呼吸中止已獲得控制, 才能重新執行勤務。其次是掌握生理節奏,利用測量身體動能的活動腕錶,定期評估與掌握駕駛員或飛行員睡眠生理週期的變化,並用於規畫、調整工作班表,避免 安排員工在精神狀態低落的時段,操作交通工具或從事危險性的工作。

蔡志孟醫師  永齡健康基金會/康聯預防醫學睡眠中心主任

附註:本文刊載於2011.3.21經濟日報 睡眠專刊

http://edn.gmg.tw/article/view.jsp?aid=376225&cid=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mjmax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