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年5月22日印度時間清晨6:30左右,在印度南部的機場發生印度航空墜機事件,公布調查結果指出飛行期間駕駛員嚴重嗜睡,座艙通話紀錄器甚至錄到打鼾的聲音。

從睡眠醫學角度來看,整起事件可從兩方面分析:

該航班自杜拜起飛前往印度南部芒加羅市(Mangalore),飛行時間約4小時,兩地時差1.5小時,加上飛機在清晨6:30左右失事,推測該航班起飛時間約凌晨1點鐘,以正常的生理時鐘而言,這個時間點應是機長一天精神狀態最低落的時段。再者,座艙通話記錄器在該航班飛行期間,記錄到長達100分鐘的響亮打鼾聲音。這些線索都指出導致機長嗜睡的原因可能為1. 夜間飛行任務違反睡眠生理時鐘的運行,致使機長精神不濟,在工作期間難以抵擋強烈的睡意;2. 機長可能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有此疾病的人因反覆地呼吸中止,睡眠片段化(醒睡更換頻仍)與淺眠,夜間缺乏恢復體力的深層睡眠,導致白天經常處於疲勞嗜睡的狀態,幾乎是不擇地皆可睡,卻不知這是睡眠障礙所引起的現象。這起空難不僅凸顯飛行員的健康問題對飛安的影響,也觀察到機師們經常在身體疲累的狀態下,執行需要高度專注的飛行工作。這起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也許有更多的飛行員或其他公共運輸駕駛員在疲勞度漸增的情況下工作,潛藏著許多未爆發的危機。

這起空難意外導致158人喪生,令人扼腕,大眾運輸企業必須正視這群操控交通工具、掌握乘客性命的駕駛員或飛行員的健康與睡眠,並積極採取因應措施。第一,在駕駛員或飛行員每年健康檢查項目中,應增加評估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睡眠檢查項目,避免睡眠過程中因反覆呼吸中止,導致睡眠品質下降、工作期間嗜睡、以及影響心血管系統功能,造成在駕駛在勤務中專注力與判斷力下降、或是突然發生心血管疾病。第二、航空業的飛行員與空服員因工作緣故,經常要輪班與跨時區旅行,時差問題常導致這些工作人員有睡眠障礙,影響工作品質,目前可以利用測量身體動能的活動腕錶,定期評估與掌握睡眠生理週期的變化,評估結果可以協助企業有效的規畫工作班表,避免安排員工在精神狀態不佳的情況下,操作交通工具或從事重要工作。第三、長時間駕駛的途中安排小睡片刻,可以幫助駕駛員有效恢復精神與判斷力,特別是航空器在起飛、降落時刻,需要飛行員在最佳狀態下操縱儀器,建議長途行程中可安排適當人力輪替與休息,以維持良好的清醒度與專注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mjmax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